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概况 > 规章制度 > 详细

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登记注册,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或者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临时招募,以自身知识、技能、体能等,自愿、无偿地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个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
        第四条  省、市、县(市、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同级共青团机关具体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劳动。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资助。

                                                              第二章  志愿服务组织

        第七条  省、市、县(市、区)可以设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应当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并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协会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根据需要设立分支机构。
        第八条  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以及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并可以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团体会员。
       第九条  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后,应当到本行政区域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备案,并由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向社会公告组织名称、住所、服务范围,以及设立、变更、注销等情况。
       第十条  志愿服务组织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培训、考核与表彰;
     (二)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制度,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定、措施;
     (三)组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
     (四)负责志愿服务活动资金、物资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五)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六)根据志愿者要求,开具志愿服务绩效证明;
     (七)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合作与交流活动;
     (八)志愿服务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告招募人数、条件、服务时间、服务活动内容等必要事项。
       第十二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鼓励志愿者注册长期参加志愿服务。
       第十三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志愿者档案,制定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总时数累计四百小时以上的,可以凭志愿服务绩效证明向所在县(市、区)志愿者协会申请核发志愿服务荣誉证书。
        第十四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统一制作志愿者服务证和志愿服务标识发给志愿者。
有关证、册、标识的式样、制作、使用及管理办法由省志愿者协会统一规定。
        第十五条  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当将志愿服务计划报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备案,并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三十天内,将志愿服务活动情况报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备查。
        第十六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在开展志愿服务前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

                                                           第三章  志  愿  者

        第十七条  自愿从事志愿服务的个人,可以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临时招募,也可以向志愿服务组织提出申请并登记成为注册志愿者。
志愿者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参加与其年龄、身心状况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但应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第十八条  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
    (二)接受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
    (三)参与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对其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进行监督;
    (四)获得所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
    (五)获得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所需的物质和安全保障;
    (六)有志愿服务需求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
    (七)退出志愿服务组织;
    (八)法律、法规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志愿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和管理规定;
    (二)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的教育和培训;
    (四)尊重服务对象的权利,保守服务对象的隐私和秘密; 
    (五)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六)法律、法规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  志愿服务

        第二十条  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济困、帮老助幼、帮孤助残、支教助学、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维护治安、科普宣传、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公益服务。
        第二十一条  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是自愿、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必要时,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可以与志愿服务对象订立志愿服务协议,明确服务的内容、要求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不得利用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的名义、标识进行营利性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二十二条  需要志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志愿服务组织提出志愿服务申请,并告知有关志愿服务事项的完整信息。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及时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就是否提供志愿服务给予答复。对不能提供志愿服务的,应当说明原因。
志愿服务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第二十三条  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由活动举办者与有关志愿服务组织签订专项志愿服务协议。
        承担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根据需要联合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志愿服务。
        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的招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招募注册志愿者,也可以向社会公开招募。
        第二十四条  志愿服务对象应当根据服务项目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项服务培训,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安全保障。
        第二十五条  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应当佩戴统一的志愿服务标识。

                                                        第五章  支持和保障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二十七条  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包括下列来源:
      (一)政府财政支持;
      (二)社会捐赠;
      (三)志愿服务对象的资助;
      (四)其他合法收入。
         志愿服务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应当公开,并接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政府有关部门、捐赠者、资助者和志愿者的监督。
        志愿服务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二十八条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捐赠、资助。捐赠者和资助者依法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把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范围。
        大专院校和中学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录用公务员、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志愿者。鼓励有关单位在招工、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志愿者。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应当对表现突出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以及对志愿服务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二条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宣传。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志愿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由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志愿者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服务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依法向志愿者追偿。
        第三十四条 在志愿服务中,因志愿服务组织过错给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在志愿服务中,因志愿对象的过错,或者其他原因给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协助志愿者依法获得适当补偿。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利用或者变相利用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名义、标识进行营利性或者非法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六条  侵占、私分、挪用志愿服务经费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8年3月5日起施行。